发布日期:2025-10-08 13:31 点击次数:146
一般来说,全国书法展上的作品,都自有它入选的理由。例如有的人擅长小字作品,写得密密麻麻,在评委眼里,这是功力到位。也有些人只写大字,诺大的字形,很是吸引评委目光,但想要入选,就必须要大字作品的要求,笔法精致,取法有道,气象雄浑,只要达到了这些基本要求,加上运气不错,就有可能入选全国书法展。
图片
上面这幅隶书作品,就是全国书法展上的一件入展作品,但这幅作品只有短短的6个字,入选全国展也很是幸运。于是有的人说,6个字想要入选,是何其难?可见作者的书写功力非常不一般。但也有人觉得,我看这几个字写得也不过如此,不过就是将隶书写大了而已。还有人认为,这一定是评委看到字形大,没注意细节之处,或者是评委的学生罢了。
图片
其实,我认为,这6个字的楹联作品,字数虽少,但作者的功力还是可圈可点的,作者在创作过程中,在书法的意态、气象等方面,拿捏到位,尤其是作者的笔力很好,笔笔知位,每个笔画上呈现出了书法的古意、朴拙与雄浑之气,如果放在展厅中观看,一定会有很好的效果。那么,这幅作品究竟采取了哪些创作方法,并且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呢?
图片
第一,是它的取法。我们知道,书法之道,一定要从取法上来表现古人书法的可用之处,只有把古人的用笔与结字方法学会了,便可以书法创作中游刃有余,否则,没有成熟的取法,自己乱写一通,是很难表现出古人的精神内涵的。这幅作品取法于东汉名碑《张迁碑》等,虽然是大字作品,便可从大中取意,也就是说,大字虽然写得很大,但《张迁碑》的风格、笔法却跃然纸上,可见只有对古代经典作品学习到位了,才能很好地在创作中实现游刃有余了。
图片
第二,是作品的意态。意态是书法作品呈现给人们的一种趣味,古人在书法中虽然风格多样,但那些朴拙、苍茫之气,无不有意趣表现。如果仔细查看这幅入展作品,我们便会发现,6个字中的每一个字,无论是用笔,还是字形,都散发出其意趣之美。有的人觉得,意趣过了,就会变成丑书。这幅作品写得刚好恰到好处,从姿态上来看,上下联中的第一个字写得很正,而其它字则左右顾盼,如“龙”和“凤”,向左向右各有姿态,显得很是俏皮可爱,书法的意趣很让要流连忘返。
图片
第三,用笔扎实,细节到位,古意很浓。我们知道,衡量一幅作品,尤其是篆隶作品时,往往会把它的古意看得很重,其原因就是篆隶作品本是有高古之气的,如果所创作的作品中没有古意,或者是古意不足,就很难说它是一幅好的作品。此作创作时,由于用笔扎实,从每个笔画上把握到位,例如作者在书写时,多用了逆入与反推之笔,故而使笔画两边产生了刻凿印迹,从而便有了一定的古意,加上其它如取法、姿态的多重变化,这幅作品便有了诸多成功之处,入选全国书法展,便是自然之理了。
图片
对于上面这幅入展作品,大家觉得如何?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发表观点,一起讨论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